科技报国 海归博士筑梦光明
他坚守“技术惠民、科技报国”的初心,创建了一个让贫困患者也能享受到国际先进技术的医疗集团——何氏眼科集团。
他创办了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辽宁何氏医学院,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他领军创立中国眼产业基地及特色小镇,以创新科技积极推动中国眼健康发展。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辽宁何氏医学院、沈阳何氏眼产业集团创始人何伟。
一个承诺
1987年,何伟被国家教育部公派到日本九州大学攻读眼科博士。
1989年,留学期间的何伟博士随导师松井孝夫组织的国际义诊团来到中国抚顺义诊,这次义诊不仅改变了何伟的一生,同时,也在中国防盲治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9年,何伟在抚顺义诊结束的当天晚上,手术室外一对衣衫褴褛的祖孙俩“扑通”一声跪在何伟面前,细问之下才知道,小孙子已经父母双亡,三年前爷爷又因白内障失明,孝顺的孩子为了照顾爷爷,打算放弃学业。
爷爷说:“你要不给俺治,俺就吊死,免得拖累孩子。”何伟震惊之余,立刻为爷爷进行了手术。
手术成功后孩子留给何伟一张纸条:“谢谢何大夫救了我爷爷的命。”何伟第一次意识到,对于贫困患者,眼睛的健康关系到生存。
随后,何伟在留学期间回国义诊10余次,因为手术患者越治越多,只能每个人做一只眼睛,几年下来,“明年我回来给您治另一只眼睛”的承诺,欠得越来越多。
何伟深深感受到,仅靠几次义诊解决不了贫困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问题。他决定回国创业,建一所眼科医院,让贫困患者也能享受到国际眼科技术。
一个梦想
“这里是世界上眼盲和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里有更加需要我的父老乡亲,在这里,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光明,远比死亡更令人恐惧和绝望,我必须要回到这里,倾尽全力,用平生所学为祖国的防盲治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何伟说。
在刚刚涉足眼科医学领域时,何伟的愿望仅仅是做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后,何伟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这时他的愿望是开设一所眼科医院,救治更多的眼病患者;而当他身为一所眼科医院院长时,他认识到想要振兴中华民族的眼科事业,靠个别优秀的眼科医生和定期的公益诊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迫切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实施“光明城”计划。
“我想为中国眼科的发展做最大的努力,为在中国能有一所国际水平的眼显微外科中心,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患者的防盲治盲工作尽我的全部力量。”何伟创业之初接受日本NHK专访时如是说。
一张蓝图
为了这个梦想,1995年回国创业之初,何伟、何向东两位创始人便绘制了一张蓝图——“光明城”计划。
“光明城”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何氏眼科医院为中心,发展与眼科相关的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科普与眼保健、社会福利等多种项目。
在“光明城”计划中,医疗是核心,是直接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服务的窗口,也是何伟回国创业的初衷;
教育是基础,改变国内眼视光学教育匮乏、视光学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必须从教育抓起;
科研是根本,是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
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是“光明城”计划的保障,作为现代化的眼科事业,必定要捕捉国际眼科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加强国际信息交流;
社会福利事业是“光明城” 计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何氏眼科一直将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眼保健服务作为己任,深入到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为群众做实事,开展公益眼健康筛查及科普教育,提高城乡群众的生活质量。
这张“光明城”的蓝图,让何伟和他的创业团队在20多年间做成了三件事:
创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可复制、可持续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为眼病患者提供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服务;
创办了一所大学,培养一批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层医生,促进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创立了沈阳何氏眼产业集团,研发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眼科耗材、眼药。
何伟希望最终能在中国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眼健康智慧生态系统,实现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梦想。
一份坚守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创业初期,何氏眼科就确定了企业的价值观:贡献社会、患者信赖、共同发展,表达了海归学子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立志通过科技报国,为国家、为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企业价值观升级为“共好”,即追求与患者共好,与伙伴共好,与国家共好,与未来共好。在企业层面、员工层面,何氏眼科始终追求与国家、社会共同发展。
20多年来,何伟与何氏眼科始终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秉承“技术?仁德”的发展理念,在政府的支持和百姓的信赖下,逐渐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采用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团型连锁医疗机构。
未来,何氏眼科将继续发挥医教研一体化眼健康生态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5G、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干细胞技术等智慧医疗和精准医疗赋能,为百姓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眼保健服务。